翰墨华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粉红的底色与流动的情致
—— 顾程顺《爱的旋律》的艺术个性
作者:丁宁

顾程顺是典型的80后女性工笔画家。她的画作,与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体验特点具有高度内在的契合。因为,她不太会对过于遥远而又陌生的事物有一种描绘的冲动,如果没有亲身的体认和铭记于心的记忆的话。而且,她对周遭生活的面对与感触,也不一定就是一种直接实录的结果。毕竟,艺术上的独树一格才是走向成熟的女性画家心中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

初看起来,顾程顺近作《爱的旋律》像是一种受了流行文化影响(譬如动漫)所作的画,其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洁净、轻盈、柔婉和活泼,仿佛是女性颇向往处身其间的温柔童话世界:没有烦恼与纠结,没有焦虑与压力,没有误解与冲突……或许不及细看的观者还会迅速地将作品归为国内某美院毕业生的创作。

可是,在《爱的旋律》中颇有耐看的地方。当走近这一尺幅巨大的画作时,一方面观者会无以抵抗地悦纳眼前的所绘,毕竟一切是那么的欢声笑语和赏心悦目,而另一方面也会渐渐意识到,看似明快、简约的构图里悄然释放着绵绵意涵,未必强烈却隽永多义,只要我们开始凝神细视其中丰富之至的细节“互文性”的话。

显然,这是一场庆生的聚会,左起第二个女生头上蛋糕型的头饰,以及与之对称的右起第二个女生头上“HappyBirthday""的头饰等,都在渲染这一点。不过,与日常生活中的庆生聚会不同的是,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譬如,其中仿佛只有同年龄的女性的参与一一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是一场没有代沟甚至没有任何心理隔阂的青春聚会?不妨再凝神于那些女生服饰上的特点,她们明明是很有个性的一一看似西式的衣裙上有民族风情迥然的挂饰或者中国古老的吉祥图案,但这又在强化她们不俗的趣味追求。这些青春少女演奏的是长笛、萨克斯管和夏威夷小吉他,应当可以想象是轻音乐的演奏,既与庆生聚会的氛围吻合,也和女生的审美选择相一致。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个聚会的参与者都可能是庆生的主角一一站在高高的、多层的蛋糕右边的女生吗?好像不是,因为:第一虽然她戴着锥形的帽子,可是她还在蛋糕上装点着什么;第二,其他女生也差不多都有一种很美的头饰,同时也并没有将目光投向戴锥形帽子的女生。那么,谁是庆生聚会的主角呢?或许,还未登场。画面上方的装饰似乎在呈现一种舞台的面貌,画面前景地面上的布绒玩具和礼品盒均未打开,还在等待庆生主角的出现。那么,进一步的悬念是,这是真实的庆生现场,还是会出现在舞台上的庆生聚会?如果是真实的庆生场面,高出女生身高那么多的蛋糕怎么切分?明明是为了舞台的效果才会设计这样吸睛的大蛋糕?如果是舞台上的庆生场面,那么,蛋糕本身该是道具,现成已准备好了的,无需再去装饰什么了。

这或许就是作者有关爱的特别回忆中的瞬间,来自自己的生命体验,却不是特定的庆生的一幕。爱,作为元体验,也就是不可割舍的情感过程,常常就是可以保留在人的记忆深处的美好感受,譬如青春、友谊、理解、共情……这是最为重要的体验,因而会从记忆的深层中时时泛起、荡漾和升华。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说,顾程顺的《爱的旋律》是一种让人渴望、美得犹如童话般的场景,属于心灵倍加呵护的神圣之地。

我觉得,画面如此唯美而又抒情,却又有上述那些“是”或“不是”间的不确定性。这正是画家心仪的某种多义状态:既是画他人,也在画自己,从而让观者进入一种开放式的畅想,同时又让千回百转的抒情搭上音乐的轻舟自由游弋。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其《飞鸟集》诗集中的著名诗行:

雾,如爱一样,在山峰的心上游戏,生出种种出其不意的美。

(Themist,likelove,playsupontheheartofthehillsandbringsoutsurprisesofbeauty.)

2024年10月24日下午速就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