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华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雪霁柳汀岸》创作感言
作者:张闻

花鸟创作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段对于艺术的探索追求,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从童年时对大自然的纯真兴趣,到成年后痴迷于鸟类的观察与研究,这份热爱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艺术创作。选择工笔作为表现形式,无疑是将这份热爱升华为视觉艺术的最佳方式。

我的家乡在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候鸟飞来越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周边就能找到一些面积并不算小的湿地。成群的雁鸭在这里栖嬉,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也是《雪霁柳汀岸》这幅作品灵感的来源。画面的前景主要以荻草与湖面游弋的天鹅为主,波光潋滟的湖面将观者的视线延伸到了中景的沙洲上,一群鸳鸯停息在这里,或梳羽或小憩,憨态可掬。随着视线的继续远进,景致逐渐融进了水天一色里。堤岸边挺立的垂柳将这三部分串联起来,构建了纵横交织的框架。在画面的图式上依稀有明代全景花鸟团簇式的影子,但在氛围和意境的营造上更钟情于宋式宁静雅致的美学理念。在色彩的运用上,不同明度的紫调与黄调和谐在了一个灰色调里,于高级灰中亦有响亮的色块呼应。沙洲上的积雪、白色的天鹅掩映成趣,将冬日的清寒与生命的活力融为一体。针尾鸭、赤麻鸭等水禽的悠然自得,与乍暖还寒中的雪柳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的创作往往都依赖于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这种解读方式似乎缺少了些新意,但却朴实而真诚。工笔花鸟的基本形式语言是白描、赋色。对形式语言的理解,除了技法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感悟。自然是流转的、丰富多变的,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宁静、冬的纯净,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悄然无声地滋养着人的心境。如何将对自然的体悟结合熟悉的表现形式,从而找到合适的自己的角度与手法,是我一直探寻的课题。《雪霁柳汀岸》既是这样一种尝试,更是对家乡冬日生态的深情眷念,对自然间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