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华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清秋月影》创作感言
作者:黄勇

花鸟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技法体系和审美标准。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意境、逸趣之美,要浸透文人精神,讲究诗性之美,以“一花一世界”的大情怀关照世间万物,表现生命百态。特别是元代文人画兴起后,水墨写意达到极高的境界,画面往往草草不经意处,乃其天机偶发,生意勃然,落笔成趣,自有神妙。无论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如何演变,无论题材如何发展,“气韵生动”“以文入画,以情入画”是永远恪守的核心准则和审美标准,也是中国花鸟画艺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且自有独到之处的根本所在。守住这一点,就守住了中国花鸟画的灵魂。

我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的形式为主,笔墨取法元明文人画折枝花卉之径,追求笔精墨妙,注重笔墨本身的形式美感。我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用水、用墨、用笔的方法,这使得画面墨色清透、水气氤氤,素淡清幽、宁静悠远。在画面经营上,受崔白“双喜图”启发,往往以“场景式”有故事情节的画面组织为主,使花鸟画做到即“有情”又“有境”。我所表现的题材大多是故园水乡常见之景,有“乡愁”,有“怀念”,所以,故乡路边、水塘边随处可见的闲花野草往往成了我画面的主角,亲切不失野趣。作为一个画家,所画的应该是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表现的东西。从真情出发,才能画得深刻、画得动情。不要去跟风,也不要画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真正地静下心来找到“自我”,从生活中发现“感动”,从平凡和寻常中发掘不一样的“美”。

《清秋月影》所描绘的就是故乡月夜水塘边的一个场景。近处是各种水草野花,有水蓼、荷麻、狗尾巴草、益母草、牛劲草、紫苑等江汉平原常见的野草,水草盘成的巢里一窝鸭蛋既代表“新生”又蕴含着“丰收”。为合理处理“笔墨节奏”的问题,加了两颗芭蕉。芭蕉叶的大笔触和杂花的细碎笔墨形成很好的对比。这样,所有植物就有大有小、有碎有整、非常有序,杂而不乱。铁丝网更好地使近景所有植物都形成一个整体,成了一个大“面”,“芭蕉”和“铁丝网”也使画面增加了“人”的因素,有了生活气息和温度。在画面“黑白灰”处理上,水塘中的土坡用淡墨枯笔勾勒并稍加皴擦留白而成。画面除了土坡和水中的月光留白,其他地方皆渲以淡墨,使得画面更为整体、画眼更为突出,既能使之成为画面最醒目的焦点,又能体现出“光”的感觉。坡上小憩的野鸭三五成群,安逸闲适,水里的月影随波荡漾,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安宁和谐的景象。明月清风夜,月光恬静地流淌在故园水乡,仿佛飘出浅浅的思念,漾开诗意田园的况味……似有些乍暖还寒的初放、低吟浅唱的咏叹、跃动曼妙的轻舞、追逐嬉戏的欢愉,不喧哗、不招摇,伴着坚持、真诚,流入我们心底,使之平静如水,抑或余味回甘。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