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华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丰收》创作感言
作者:高忠亮

中国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曾被视为天下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由此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化过程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河南作为全国的中原粮仓,用不足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了近十分之一的粮食。中原熟,天下足。九州腹地,大国粮仓。在这个农耕文明发源的古老地区,朴实无华的河南人民面朝黄土、躬耕入局,克服一次次自然灾害,用一捧捧黄土,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我在河南东部农村出生、长大,在开封求学七年,直到现在工作、生活在郑州,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河南,对中原有着浓重的情结。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长期以来的创作方向是现实主义写意人物,平时的创作选题正是自己熟悉的河南人或中原事。而最熟悉的还是对故乡的记忆,家乡的一些人情风貌还是让我感觉比较亲切。

在研究生三年级毕业创作时画的,就是豫东老家的一些父老乡亲,然后陆陆续续又用水墨和线描的方式画了几幅老家人,比如《等车来》《剃头师傅》《村里的张大爷脱贫了》《胡同里的趣事多》,得到了师辈们的好评。

于是,就想继续挖掘一些家乡朴实的人物形象,将身边通俗熟悉的日常场景转化成新颖的艺术形式。

去年放假回老家,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一位菜农大爷在摊位角落里整理蔬菜,形象朴实憨厚,积极乐观,整个人和各种各样大片的蔬菜形成强烈的构成对比关系。于是,我就赶快抓拍了几张照片,回来以后画了几张人物速写和蔬菜白描,然后勾了几幅构图小稿,调整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加强了点和面的对比并最终确定了画面的色彩关系。

在具体动笔落墨阶段,又临时更改了人物的处理方式,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整体绿色调,构图取险避平——人物在画面的左上角,和大量的蔬菜形成点和面的对比,处于画眼位置。用意笔白描勾线,厚画法填彩的蔬菜的实,和水墨所概括人物的虚、松形成强烈对比。

虽然创作过程较为艰辛,但最终呈现结果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最终为作品命名——《丰收》。

作为一名80后艺术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作品质量与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礼赞时代、讴歌人民、关注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作品,为发展繁荣的新时代文艺事业,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小贴士:作品所蕴藏的魅力,还是请您到展览现场感受。